新疆兵团:生态循环农业走出乡村振兴新“稻”路
中新网乌鲁木齐7月7日电 (李文婧)盛夏骄阳下,稻青翠的新疆循环乡村新路稻苗随风摇曳,红壳小龙虾在田埂间穿梭。兵团近日,生态记者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八团,农业探访当地“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的走出振兴实践成效。
“小龙虾在稻田里能吃害虫、稻青苔,新疆循环乡村新路它们的兵团粪便又成了天然肥料。”六十八团六连连长陶志强指着田埂介绍。生态
自2020年起,农业六十八团大力推广“一水两用、走出振兴一田双收”的稻种养模式——小龙虾为水稻松土、增肥,新疆循环乡村新路水稻则为虾苗提供遮阴避害的兵团天然屏障。这种互利共生的生态循环体系,让每亩综合收益提升近1000元。
六十八团地处伊犁河冲积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戈壁沙性土透水透气性强,加之充足的光照和显著的昼夜温差,为优质水稻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凭借这一优势,六十八团水稻单产已实现连续14年丰产丰收,2024年最高亩产达892公斤。
据了解,“稻虾共作”模式下,每亩地可产优质小龙虾15公斤、绿色稻谷600公斤。六连职工周仁洪算起一笔经济账:过去单纯种水稻,亩均收入七八百元,现在加上小龙虾的收益,每亩收入能达到1500元。
“今年计划推广1000亩‘稻虾共作’模式,目前已完成第五批虾苗投放,每亩投放量8公斤。”陶志强说,“后续还将引进优质虾苗,与本地繁育的虾苗搭配投放,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益。”
如今在六十八团,稻田已不仅是粮食生产基地,更成为当地文旅融合的新名片。稻田汉服秀、插秧比赛、钓虾比赛等特色活动轮番上演,长丰稻作文化AAA级景区内精心打造的稻田画,更是吸引了众多疆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打卡,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完)
(责任编辑:热点)
-
中新网石家庄7月6日电 (俱凝搏 赵元君)6日,伴随着一场精彩的自由式滑雪开场秀,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的热雪奇迹雪场启幕,同时也拉开了河北省青少年冰雪运动夏季推广活动的序幕。据介绍,正定热雪奇迹雪场总建 ...[详细]
-
中新网7月6日电 据“市说新语”微信公众号消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有关决策部署,严厉打击产品质量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市场监管总局汇总整理6起典型案例并予以公布,警示生产 ...[详细]
-
关乎生命安全!医美必须在医疗机构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操作 | 科普时间
01 医美、整形与生活美容,你了解吗从医学角度上讲,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如百姓常说的双眼皮手术、打 ...[详细]
-
中新社合肥7月6日电 (记者 张俊)记者6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本源量子”)正依托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与相关单位合作拓展 ...[详细]
-
中新网吉林7月5日电 题:吉林人参变身“零食新贵” 创新产品受国际市场认可中新网记者 苍雁 石洪宇在吉林省永吉县一家现代化工厂的车间里,总价值逾200万元的人参奶茶、巧克力等食品已打包完毕,即将发往越 ...[详细]
-
炎炎夏日,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吃各种清凉食物消暑的习俗。大江南北,每个地方都有一些属于自己的“奇趣”味道,这些美食在本地人的心中是美味佳肴,但对于外地人来说可能闻所未闻↓河南丨大叶荆芥:苦涩中的清凉美味河 ...[详细]
-
中新网7月7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其中提到,经过3至5年努力,教师数字素养全面提升,熟练应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成为新常态,探索形成大 ...[详细]
-
中新网海口7月6日电 (张茜翼 黄方舟)2025海外华裔大学生海南研习活动6日在海口启动。来自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15名华裔大学生来到海南自贸港,开启为期16天的研习交流之旅。此次活动主题为“文化寻根自 ...[详细]
-
7月7日,记者从天全县相关部门获悉,7月5日13时许,四川雅安天全县龙尾大桥附近发生泥石流,有车辆和人员被埋,目前造成3人死亡2人失联2人轻伤,当地正在搜救中。 ...[详细]
-
中新网福州7月7日电 (记者 龙敏)根据《福建省防汛抗旱防台风应急预案》《福建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应急响应工作规程》,福建省防指决定于7日12时调整防台风应急响应为Ⅳ级。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已 ...[详细]